最近做几个TMT项目的尽调,做了一些功课,对标几个二级市场的龙头。
国内软件行业,一般是火焰,一半是冰川,应用类app的海洋,工业软件的沙漠。
想赚快钱,是国内IT行业的风格,这也可以理解,工业软件资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因为国外同类产品很成熟了,短期内难以超越,即使做出来,用户也不会选择。
做个娱乐类的平台软件,面对十几亿人的市场,如果成为爆款,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资本是逐利的,并不是活雷锋。
工业软件的战略意义远大于经济效益,很多底层的东西,只能通过工程师去传承,这些底层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如果发生了断层,现代工业会一夜回到解放前,比如说没有了CAD,就会倒退到手工制图的年代。
C端平台类软件,赢者通吃,基本已经阶级固化,投资机会不多,下一个科技风口,应该是工业软件。
1/5商业模式与发展瓶颈
软件的商业模式包括四类:外包<项目型<产品型≤云服务
外包型软件公司一般是乙方的乙方,议价能力很弱,员工稳定性不好,没有投资价值,很难出大市值公司。
项目型公司提供定制化服务,业务的可复制性不强,缺乏规模经济,人力投入较大,人均创收很难提高,并且常常需要垫资,账期长,现金流不好,市场给的估值不高。
产品型公司提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可复制性强,增加一个新用户,总成本几乎不会增加,用户达到一定数量后实现盈亏平衡,很多公司开始烧钱抢用户,达到一定体量会实现盈利,容易出大市值公司。
云服务的商业模式,一般由产品型公司转型而来,是很多软件公司的究极模式。转云以后,由一次性卖产品转变为提供服务,现金流改善,持续盈利能力提高,大牛股的摇篮。
根据用途和特点的不同,工业软件可以分为四类:
研发设计软件:CAD、EDA、PLM、CAM、CAE
生产控制软件:EMS、DCS、MES、SCADA
信息管理软件:ERP、SCM、FM、CRM
嵌入式工业软件:工业通信、数控设备、能源电子、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
我国工业软件存在五大瓶颈:
1)重硬轻软:制造业附加值不高,仍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重视硬件、轻视软件。
2)发展失衡:资本宠爱平台类软件,基础软件研发高、赚钱难,长期被资本抛弃。
3)人才缺失:工业软件企业钱少活类,人才不愿意去,大量优质毕业生流向金融和互联网。
4)创新不足:盗版软件泛滥,产权得不到保护,企业尝不到甜头,缺乏创新动力。
5)需求不足:跟国外代差太大,客户不愿意用,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圈。
2/5投资逻辑
B端优先替代:C端和B端软件的投资逻辑有所区别,C端注重性能,B端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考虑到代差,国产工业软件短期内无法和进口软件媲美,C端用户追求性价比,能不花钱就不花钱,一般选择国外的破解版软件,自己在家用也不会有人找麻烦。B端就不行了,只能用正版软件,能用就好,并且使用进口软件可能会存在安全性问题,对于企事业单位、金融企业,对数据安全要求很高,需要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基础软件进行国产替代,以防进口的东西存在后门。
对工业理解力要求高:工业软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深入理解工艺流程,满足客户需求,把这种理解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去。研发设计软件技术壁垒最高,也是目前最迫切解决的方向,软件设计需要跨学科人才,既懂制造业又懂软件。
联姻制造巨头是趋势:前段时间工业富联入股鼎捷软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制造业巨头牵手工业软件公司,然后把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融合到软件里面,反过来给自己赋能。立讯、歌尔、格力、美的、比亚迪这些制造业巨头,都有可能跟进,扶持自己的软件公司。预计未来会有很多跨国并购,美国无法使用长臂管辖权的公司。
工业软件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怎么把产品造好,比如ERP软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目前国内的工业软件主要是这一类,另一类是如何造出优质产品,比如设计类软件,这部分很容易被卡脖子。
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过去发展得比较粗放,未来将会往精细化转型,工业软件的市场非常大,并且是巨头之间竞争的关键一环。富士康最近被立讯搞得压力有点大,入股鼎捷软件很有战略意义。
3/3龙头梳理
鼎捷软件:富士康入股,首先会带来不少订单,逐渐融合富士康多年积攒的经验,打磨产品对外输出,业绩确定性不错,A股工业软件首选标的。之前炒作了一波,翻了好几倍,目前在估值回归,股价弹性大,受市场风险偏好影响。
宝信软件:生产控制类软件龙头,同时是批发类IDC龙头,今年股价非常坚挺,IDC业务受益于下游互联网大厂流量爆发,公司的软件业务被低估。两大业务都有不错的潜力。
广联达:转云挺成功,大牛股,市占率很高,但行业增速低,一直在泡沫化的边缘徘徊,想买到便宜货不容易。
用友网络/金蝶:ERP行业双寡头,也在转云,甲骨文开始收缩国内业务,用友和金蝶有进军高端的机会,转云后估值重塑,确定性很好
恒生电子:金融IT一家独大,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发展潜力很大。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很实在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