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琴<../p>
继3月中旬,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韩俊良因“个人原因”辞职后,彼时接过“帅印”的公司大股东尉文渊,在接管华锐风电(5.36,-0.10,-1.83%)短短两个月后也以辞职告终。<../p>
5月14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代理总裁尉文渊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和代理总裁的职务。值得注意的是,接任董事长和总裁之位的王原和刘征奇,均来自大连重工(11.61,-0.12,-1.02%),系创始人韩俊良的旧部。<../p>
尉文渊抽身而去,无论“闪辞”的背后意欲何为,面对风电行业调整的艰难境况,高层频频换血,无疑让华锐风电的前景愈加扑朔迷离。此次再迎“大连重工系”高管,业界看来却是件好事。<../p>
高管频频换血<../p>
2012年净亏损5.82亿元,2013年一季度净亏损2.48亿元。<../p>
当外界还在对“中国股市第一人”尉文渊的临危受命而唏嘘不已,为其能否让深陷亏损泥潭的华锐风电有所起色而捏一把汗时,接任董事长两个月后,这位新帅的辞职,再次在业界引起一阵哗然。<../p>
从2012年9月出任华锐风电代理总裁到2013年3月出任董事长,尉文渊在短短几个月的任期间,交出的“成绩单”并不如人意。从近期发布的2012年年报和2013年一季报来看,华锐风电的股价也仍在5元左右徘徊而未见起色。因此,尉文渊的“闪辞”引起了多方猜想,有人指其是因此番救市不力而黯然退场,有人称其是在公司派系斗争中败北而悻然离去,也有猜测是在为其股票解禁之后退出变现铺路。<../p>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由尉文渊所控股的西藏新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华锐风电4.2亿股限售股,根据有关规定2014年1月即可解禁。<../p>
华锐风电方面称,彼时韩俊良与尉文渊的工作交接属于公司正常换届,而此次尉文渊辞任,也是本着提高公司竞争力、给专业的职业管理人队伍发展空间的原则,在为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转型奠定良好的组织机构基础。<../p>
“尉文渊的上台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在一位接近华锐风电的业内人士看来,尉是资本市场出身,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计者和创建者而被称为“中国股市第一人”,但资本市场跟产品市场毕竟是两回事,对华锐风电的现状而言,投资人出局而由熟谙具体业务运营的高管接位是一件好事,今后在管理上会更加顺畅。<../p>
风电行业积重难返<../p>
高层换血之后,相对年轻又有行业背景的高管继任,是否能为暮气沉沉的公司业绩带来一丝活力?对此,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任宁浩认为形势不容乐观。<../p>
“华锐风电的人事变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财务亏损的境况,但是客观来说,高管层的变动对于改善公司业绩于事无补。”任宁浩表示,目前风电市场吊装需求调整、价格下跌和产能过剩……华锐风电面临的问题是整个行业性的问题,同时华锐风电规模太过于庞大,如果不是行业整体复苏的话,目前做任何努力对于公司的业绩都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善。<../p>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2012年国内新增的装机容量为1296万千瓦,同比减少26.5%。<../p>
毫无疑问,在2011年进入调整期的风电行业,在2012年依旧持续低迷。由于市场需求萎缩、行业竞争加剧,以致风电企业业绩下滑、利润大幅跳水。同时,小企业渐渐退出市场、大企业利润收缩甚至亏损,整个风电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p>
对此,华锐风电方面也坦言,2012年下半年是公司成立以来最为困难的阶段之一。据2012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18亿元,较2011年同期下降57.73%,净亏损达5.82亿元。而金风科技(6.43,-0.02,-0.31%)当年的营业收入,也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15亿元。<../p>
2013年伊始,形势看来却有些变化。来自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在建规模超过4000万千瓦,而当季全国风电招标量也呈现飙升态势。<../p>
同时,国务院近日发布104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其中就包括将风电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投资主管部门。据了解,为抑制地方投资冲动、逐步消化产能,2年前国家回收了风电项目审批权。如今下放风电审批权,在业界看来或将对风电项目投资形成刺激,使此前被压抑的市场需求逐步得到释放。<../p>
然而持续低迷的风电行业,是否真的将在2013年迎来阶段性复苏?任宁浩表示并非如此,在建规模和招标量规模可观,说明风电行业的重心在往下游发展,但是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形势严重。<../p>
“经过我们的调研和评估,目前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制造企业普遍开工率不足,生产线实际开工率只有60%左右。”在任宁浩看来,风电制造企业的过剩产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p>
同样,风电项目审批权的下放,也让国内的风电开发商感到担心。一位风电开发企业负责人对笔者表示,现阶段我国风电“弃风限电”情况严重,产能过剩形势严峻,有必要降低发展速度,使得行业由高速发展向有质量的发展转轨。<../p>
在其看来,风电审批权下放地方后,项目核准速度和建设进度的加快,恐怕会造成风电项目快速上马的表面繁荣。“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督,产能过剩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p>
企业缺乏合理规划<../p>
行业形势一时难以扭转,企业意欲改变目前经营困境更是难上加难。<../p>
对于华锐风电未来的发展,部分企业人士并不看好,并直言乘着政策东风起家的华锐风电,要想迎合市场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其内部还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和调整。<../p>
“我们的一个项目采用了他们3兆瓦的风机,但目前看来服务明显跟不上。”华锐风电的一位客户对笔者表示,公司发展所依赖的外部条件变化了,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产品质量、快速发展后的服务等短板也逐渐暴露,特别是近年来风机吊装事故、海外侵权纠纷、自爆财务失误等负面信息爆发后,华锐风电要想重新赢得市场并非易事。<../p>
对此,华锐风电现任总裁刘征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将朝着保持市场占有率、保证企业运行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向努力。而据了解,为降低成本、扩展盈利渠道,华锐风电还将整机制造之外扩大上游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同时进入风电场开发和风电运维服务行业。<../p>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深度调整、大部分企业停止扩张步伐之时,此前被华锐风电赶超而交出龙头交椅的金风科技却完成了一次顺势逆袭。据金风科技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在国内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52万千瓦,市场份额为19.5%,继2011年后,连续2年排名国内第一。<../p>
但业内人士提醒,金风科技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抢滩市场份额,同样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任宁浩分析,它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来自资金链安全,一方面来自公司管理。“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风机制造企业,大多都是在风电大发展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企业,而面对政策收紧、需求下滑的行业现状,企业的脚步如果高于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依旧依靠产品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来抢占市场,就有可能会像华锐风电一样,面临高存货和高应付账款的风险。”任宁浩如此表示。 <../p>